商用车
2024-05-24
Intermat展会有感: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正迅速进军欧洲市场
ALASTAIR HAYFIELD
Alastair在规模化、高增长的工业和技术市场领域拥有超过15年的领导研究项目经验。作为商用车辆部门的高级研究总监,他负责电动卡车和公交车、自动驾驶和非道路设备电动化领域的前沿研究。
- 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在电动化领域表现强劲
- 政策导向并未“抑制”中资在欧步伐
- 中国制造商出口欧洲不断增长,加征关税可能难以避免
Intermat(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作为工程机械领域备受关注的国际性展会之一,每三年一届在法国巴黎举办。2024年,此次展会有1065家企业参展,其中68%为法国以外的展商。
由于2021年的展会取消,上一届Intermat举办已经是2018年,当年有将近1500家参展商。相比之下,今年在巴黎北郊维勒班展览中心举办的展会规模似乎较小,人流量并没有显得非常繁忙。Intermat如今似乎面临着沦为“次级”展会的风险,工程机械展商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在Bauma、Agritechnica或ConExpo等展会上发布新产品。从展品来看,今年展会上发布的电动化产品非常少,同时像博世、大陆集团或丹佛斯这样的供应商参与度相对较低。
对我们来说,展会上最吸睛的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强大阵容,特别是在电动解决方案方面。比如,下图是来自柳工和山河智能的电动产品。山河智能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展出了一种创新的移动式轨道电池包,这种电池包能够在工地上跟随挖掘机移动,使设备自主高效地完成充电。这一概念前所未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充电和操作性能问题的新思路。
柳工
山河智能
许多中国制造商在电动设备领域已积累了近十年的丰富经验,并且能够无障碍地接触到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动化供应链。在提供低排放或零排放解决方案方面,他们相对不受开发多样化动力系统选项的制约。相比之下,欧洲主机厂则因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而处于不利地位。他们是否应该开发纯电动设备?选择氢内燃机还是燃料电池?或是混合动力系统?在中国,纯电动技术的应用与产业链优势促使设备制造商更积极地投入电动设备的研发,这是欧洲制造商们难以比拟的。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欧洲的地位
以法国挖掘机市场为例,三一已经是前五大供应商之一。类似的,在其他多个国家和产品类别中,中国制造商们仅用几年时间就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并迅速跻身前十强。
这一成功部分归功于价格优势:中国生产的挖掘机往往比欧洲品牌的产品价格低。在建筑行业利润微薄、整体市场低迷的当下,这一点对于那些没有特定品牌忠诚度的工程承包商来说至关重要。尽管行业内一些人会马上提出质量方面的疑虑,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生产规模以及中国企业经常使用与欧洲竞争对手相同的零部件,这一论点似乎并不稳固。更合理的推测可能是,中国品牌在售后支持和服务方面可能尚未与欧洲品牌持平,然而,随着中国设备制造商们在建设服务网点和经销商网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一状况正在改善。
为什么中国品牌如此努力出海?
为什么中国品牌如此努力出海?简言之:国内行情不妙。新冠疫情之后,中国本土工程机械市场进入到下行周期。房地产疲软、基建投资放缓造成建筑市场的低迷,设备需求显著下降。
欧洲应对的方法是加征关税吗?
一些制造商对中国企业在欧洲迅速崛起感到明显的担忧,有私下评论说,征收关税可能是保护欧洲制造商唯一的选择。确实,JCB、Manitou和Haulotte已经开始在英国(JCB)和欧盟内(Manitou和Haulotte)进行调查,研究中国制造商的产品是否涉及“倾销”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调查的结果将会如何。欧洲监管机构在思考时,脑海中难免会回想起光伏产业的往事,同时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心存顾虑。然而,在采取行动时必须保持审慎,以避免引发报复性关税,这不仅可能冲击欧洲商品的出口,还可能对欧洲各国达成净零排放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的情况非常微妙。这取决于中国扩张的积极程度以及欧洲制造商的游说力度,加征关税可能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