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 观展动态
2024.06.04~06.06, Tradeshow exhibition
FCVC 2024:氢能浪潮汹涌,现实挑战重重
作为中国氢能行业的旗舰盛事,本届FCVC声势浩大,展品涵盖产业链各环节,在参展和观展规模较去年分别增长10%和20%。
本文简要总结了Interact Analysis新能源研究团队在本届展会上带回的第一手资料及观察。完整观展报告请文末下载。
观展小结
1. 示范推广未达预期
受成本、基建、市场认知等多方因素影响,氢能车辆的推广速度未达预期,市场情绪相对低迷。示范推广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动了市场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产业跃进式发展中的协调、地方保护等问题。
2. 国产化替代持续加深
近两年零部件国产化程度的加深推动了设备成本的大幅下行,市场普遍预期燃料电池价格将持续下降。
国内燃料电池产品普遍能做到大功率,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同质化。相较于降低设备成本,企业均反映加强产品实际应用的稳定可靠性、适配以及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3. 氢能探索多元化应用
无人机、两轮车、船用氢能系统等应用以及相关配套纷纷亮相,表明企业不断拓宽氢能技术的适用性,积极创造新增长点。
固定式氢能发电得到了广泛展示,但市场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其经济性及可靠性仍需要技术和政策的支持。
4. 上游制氢加速布局
上游制氢因其在整个氢能产业链中的基础性作用成为此次展会的一大热点。众多企业布局同时PEM、碱性电解槽技术路线,带动了相关配套的发展。
5. 中国厂商积极出海
中国氢能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海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会。从上游原材料(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如船用、叉车、分布式热电联产等)、制加氢设备(如电解槽、加氢设备)企业均提到海外市场机会。
展品亮点
更宽范围的功率,更多元的场景
除批量装车的主流80-150KW燃料电池系统外,许多企业还重点展出了适配重载车辆/船舶/固定式发电的大功率系统和电堆(超200kW)。车载交通以外的更高功率应用场景,如船用、工程机械、固定式发电等,成为燃料电池厂商的发力点。
船用:众宇动力展出IonWave系列船用燃料电池系统,功率达210kW,其他厂商如氢途科技、捷氢科技、未势能源等,均持续推进船用燃料电池在研项目。
固定式发电:重塑能源展出兆瓦级燃料电池电站模型,已有实际项目(2023年嘉化能源的分布式发电项目、中石油宝石电气合作1.5MW撬装式热电联供电站)
面向轻型应用场景(如两轮车、无人机、叉车)的低功率燃料电池产品也在持续推出。
氢航科技展示自研氢动力无人机配备自研风冷燃料电池电堆,据介绍已应用于电力巡检;捷氢科技展示配备1.5kW 燃料电池系统(已批量配套)的氢动力两轮车;永安行发布新品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储氢能源系统 – HESS300A 。
加快布局上游制氢环节
氢能企业纷纷进入制氢产业,推出电解槽产品,如重塑能源于去年8月发布了电解槽,本次展出了其PEM电解槽模型;国氢科技、玉柴芯蓝、国富氢能、博世、氢晨科技等多家燃料电池供应商也有布局动作。
“电解槽”相关设备和原材料市场同样火热。博世展出了全新PEM电解槽EST测试平台,首次参展的德纳展出其金属及石墨双极板,包括研发中的PEM电解槽的金属双极板。
四型车载储氢瓶即将走向市场
去年5月份,四型瓶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让四型瓶技术在中国开始有法可依,有规可守,这极大加速了四型瓶的商业化进程。
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近年来碳纤维和瓶口阀的国产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不过瓶口组合阀的核心钢材以及内胆塑料等材料仍然依赖进口。
35MPa四型瓶走向市场或指日可待,但70MPa储氢瓶的实际应用仍面临高成本、少基建等多方面问题。
固液态储氢方案初露锋芒
固态储氢方面,氢枫科技展出了镁基固态储运氢车,配套20英尺储氢罐,储氢密度达到6.4wt%。
液态储氢方面,国富氢能发布新品“漫步-1200”车载液氢供氢系统,全容积为1200L,自重1.2吨。
制加一体化加氢站或成趋势
Interact Analysis 新近发布的《加氢站》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建成投运加氢站数量最高的国家,超过排名第二三为的日韩总和。而在交流走访中,我们发现加氢站实际运营情况及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仍然是氢车推广的主要痛点之一。
首次参展的正星氢电展出了分体式双枪加氢机(35MPa和70MPa)、撬装站以及集成一体式加氢柜(约50kg加注能力)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考虑到高昂的储运成本,制加氢一体站或将成为未来加氢站的发展趋势,由此,加氢站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始向上游制氢端进行业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