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的能挑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吗?
工业自动化
印度一直没有隐瞒其想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与中国“世界工厂”一较高下的愿望。本文中,我们尝试具体分析印度“制造业强国”目标的可行性。这其中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首先则是印度政府日益增长的债务,以及其支持印度制造业扩张的能力。根据路透社对一些经济学家的咨询,印度政府在2023/24财政年度的借款将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亿卢比,其总债务在过去四年中已经翻了一倍以上。 在此基础上,明年印度政府将面临大选。在今年2月公布的联合预算中,印度政府宣布了其对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持措施,包括对锂离子电池生产和电子设备制造等产业进行补贴。印度财政部长尼玛拉·希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宣称,“世界已经认识到印度是一颗明亮的星星”,并预计2023财年印度GDP将增长7%(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最高)。 印度已经明确将技术制造业定为未来潜力行业。莫迪总理于2014年发起的“印度制造”倡议中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促进制造业增长,目标是到2025年将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提高到25%。今年1月,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表示,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希望印度占其产量的比例从目前的 5%-7% 提高到 25%,尽管这一声明尚未经苹果公司证实。 中国制造业产出仍遥遥领先 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无论是在亚太还是全球都占主导地位。根据Interact Analysis《全球制造业产值追踪指标》(MIO)统计,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产值的约45%,年生产总值约为20万亿美元。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预计中国制造业年增长率将恢复到4%左右,就中国当前的体量而言,这一增长速率已经相当可观。在中国如此体量的基础上,印度等其他国家要想在制造行业赶超中国将是极其困难的。尽管预计到2027年,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增长水平将非常接近,但由于印度缺乏与中国类似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生态系统,想要挑战中国制造业主导地位的可能性可以说微乎其微。 预计到2027年,尽管印度和中国的产值增速相似,但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将远超印度。 在疫情爆发之前,印度制造业就已经经历了强劲的增长,现如今则显示出从疫情中逐渐复苏的迹象。2022年12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印度标普全球PMI从11月的55.7急剧上升至57.8。尽管短期内印度制造业的表现预计较为强劲,但该国仍在承受着疫情带来的财政压力,这是其当前高负债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创纪录的债务,印度政府是否有能力刺激制造业发展? 印度政府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提供扶贫援助,已经大举借债导致财政承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因此警告印度政府,中期来看需要有一个更严格的财政整顿计划来纾缓财政困境。在疫情期间,印度全境彻底封锁了一个半月,而中国则采取了区域性的封锁措施,因此在重启生产活动时比印度要顺利,国内受到的经济冲击也比印度小。此外,疫情爆发初期恰逢中国传统春节假期,工厂通常都会停工两周,这为政府采取措施减缓疫情传播、增加防疫物资储备等提供了缓冲期,也为中国制造业的顺利复工打下了良好基础。IMF估计,2022财年,印度一般政府债务与GDP比率约为84%,高于许多其他新兴经济体,而主权信用评级也处于最低的级别。这不仅可能会对印度中长期的资本投入和开支产生影响,也会削弱其为刺激制造业增长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努力。 印度制造业增长更可能集中在某几个特定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