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锂电池回收与回收设备 – 2024 工业自动化

锂电池回收与回收设备 – 2024

《锂电池回收与回收设备 - 2024》是Interact Analysis推出的第一版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回收的报告,在这本报告中我们将深入分析电池回收行业及相关设备的市场情况。 Interact Analysis《锂离子电池及设备制造》报告为该报告提供了强大数据基础和预测支持。 电池回收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与业务模式 法规将如何影响电池回收市场 全球不同区域电池回收市场现在分析及未来预测 未来5年各区域电池回收设备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JTNDc2NyaXB0JTIwY2hhcnNldCUzRCUyMnV0Zi04JTIyJTIwdHlwZSUzRCUyMnRleHQlMkZqYXZhc2NyaXB0JTIyJTIwc3JjJTNEJTIyJTJGJTJGanMtZXUxLmhzZm9ybXMubmV0JTJGZm9ybXMlMkZlbWJlZCUyRnYyLmpzJTIyJTNFJTNDJTJGc2NyaXB0JTNFJTBBJTNDc2NyaXB0JTNFJTBBJTIwJTIwaGJzcHQuZm9ybXMuY3JlYXRlJTI4JTdCJTBBJTIwJTIwJTIwJTIwcG9ydGFsSWQlM0ElMjAlMjIxMzk1NzExMjQlMjIlMkMlMEElMjAlMjAlMjAlMjBmb3JtSWQlM0ElMjAlMjJiN2RkMDliZS02MjA4LTQ2NzUtYTE5NS1iNGY0YWI2OTcyMzklMjIlMEElMjAlMjAlN0QlMjklM0IlMEElM0MlMkZzY3JpcHQlM0U=
Yvonne Zhang
2024-11-04
磁驱输送系统:锂电仍是最大市场,各地区行业分布差异巨大 工业自动化

磁驱输送系统:锂电仍是最大市场,各地区行业分布差异巨大

磁驱输送是工业自动化领域正蓬勃增长的细分市场,过去几年间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已经规模化应用的线性系统,销售额从2020年的2.37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23年的4.88亿美元。平面输送系统仍在起步阶段,但2023年也已经产生了接近2000万美元销售额。 从应用行业来看,2021年起锂电行业对磁驱输送的需求激增,2023年,锂电池制造已经成为磁驱输送系统最大的应用市场,占线性系统全球销售额的24%,其中绝大部分项目在亚洲,但欧洲的占比预计将持续增长。 锂电行业的波动对磁驱输送市场影响巨大 从2020到2023年,锂电行业对磁驱输送线的需求爆发,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销售额翻倍增长,但其实电池行业从2023年开始,就出现了产能过度扩张的情况,对新增生产设备的需求减缓。2024年,随着部分车企推迟电动车生产规划,电池厂的产能扩建项目也出现延迟,全球整体来看,锂电行业的磁驱输送系统销售额同比下降,欧洲部分地区、韩国等市场预计降幅甚至将超过10%。 锂电池行业的过剩产能可能需要至少1-2年缓慢出清。不过,升级已有的产线,也将带来对磁驱输送这样的新技术的需求,因此磁驱输送线的销售额增速预计将高于其他锂电生产设备的销售额增速。在截止2029年的预测期内,锂电行业仍将是磁驱输送系统销售额预测增速最高的行业。 锂电应用在欧洲和北美占比仍非常有限 磁驱输送系统分行业的销售额在各个主要地区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如下图所示,美洲和欧洲(EMEA,即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应用行业主要以食品、医疗和制药及包装行业为主,而亚太市场则是来自锂电池和半导体及电子行业的应用占绝对主导。 原本自2020年Interact Analysis开始追踪磁驱市场数据起,到2023年以前,食品、医药及通用包装行业一直是磁驱输送系统的主要应用市场,尤其是在欧洲,大量包装设备OEM是这项技术的首批用户。美国的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也广泛应用磁驱输送系统。但近2-3年,磁驱产品在亚太市场的快速渗透扭转了这一格局,使得锂电和电子行业的应用规模迅速攀升。未来几年,随着欧洲电池厂的布局,锂电行业作为磁驱输送的下游市场,在欧洲市场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部分行业需求带动大负载系统市场增长 由于不同行业对产品的负载需求不同,从磁驱输送厂商的产品格局也可以看出,欧洲及部分北美厂商以小负载、用于机械设备内的环形线产品为主,主要针对包装和汽车电子等小型产品的输送,而在亚太地区活跃的厂商则积极推出了负载较大、用于“机器间”物流应用的磁驱输送产品。 2023年,负载大于50kg的磁驱输送线已经在汽车、锂电、半导体、仓储物流行业得到应用。目前汽车行业对整车磁驱输送的潜在需求,更是带动了厂商对超过500kg甚至1吨以上的超大负载产品的研发。未来五年,预计大负载产品的销售额增速将高于磁驱输送市场规模平均增速。 市场格局:自动化大厂仍占主导,初创企业与零部件厂商迅速加入 根据厂商数量和市场份额统计,目前线性磁驱输送系统供应商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其中提供多种自动化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例如罗克韦尔自动化)在销售额上仍占绝对主导,2023年全球市场的80%都来自这些“自动化大厂”。 然而数量上,我们看到专注于磁驱输送系统的初创企业、零部件公司(尤其是直线电机、传统输送线厂商)和系统集成商迅速加入市场,数量上已占比过半。由于其中大多数都是2023年四季度起推出产品,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内,这两类公司的销售额占比将持续上升。…
Yvonne Zhang
2024-10-24
市场有所放缓,202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预计超3.5TWh 工业自动化

市场有所放缓,202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预计超3.5TWh

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创新高,达到1,100.2GWh,同比增长38.8%。我们预计今年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继续走高,较去年增长21.2%,达到约1,333.8GWh。新能源车、储能将持续推动锂离子电池需求,到2029年市场出货量预计达到3,515.3GWh,2024到2029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4%。 与去年报告对未来五年锂电池出货量保持年均21.9%的增速相比,今年的报告将同期内的年均增速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欧美电动汽车产销量放缓,特别是欧洲市场,短期内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车市场的增速进行了大幅下调。 亚太仍将是最大的区域市场,美洲增长最快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消费市场,2023年占全球总出货量的65.3%,到2029年这一比例将下降至60.9%,但仍将是最大的区域市场。在此期间,亚太地区的出货量预计将保持18.3%的年均增速,略低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具体到国家市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应用市场,将继续带动该区域增长。此外,预计到2029年,印度、日本和韩国也将位列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全球前十的国家。 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是锂离子电池的第二大区域市场,2023年占比约21.0%。受该地区重点市场的电动汽车需求停滞的影响,预计2024年,该地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下降到16.9%。到2029年该地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预计达到701.2GWh,占全球总量的19.9%。 2023年美洲市场的锂离子电池出货151.1GWh,在2024-2029年期间,该地区预计将保持29.4%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速最高的区域市场。到2029年美洲市场的出货量预计达到673.8GWh。美国是该地区的绝对主力市场,得益于巨大的新能源车和新型储能市场潜力,美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中的份额将从2023年的11.5%提升到2029年的15.1%。 储能电池市场增速领先 新能源车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2023年占比达75.9%。预计到2029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超2.5TWh, 占比约为71.7%。新能源乘用车仍将是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另一方面,新能源货车及非道路设备的新能源渗透将提速,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多元化。 储能电池出货量在近两年持续创新高, 在2023年达到203.8GWh,占总出货量的18.5%,同比增长72.6%。到2029年,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达到927.3GWh,年均增长25.2%,增速高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增长受中美市场推动,表前(源网侧)储能是新型储能市场的最大应用场景,随着更多新兴市场推进新能源项目配储项目,在预测期内,表前储能应用增速要高于工商储及户储市场。 亚洲公司主导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ESS和EV领域的格局各异 锂离子电池的全球市场非常集中,2023年前十家厂商占总出货量的86.2%。在前十名厂商中,ATL是唯一专注于消费电子应用的电池生产商,其余领先的厂商都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占有强劲市场地位。 头部的韩国和日本电池厂商在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高于他们在储能电池市场的份额。基于2023年的出货量表现,LGES,SK On,松下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排名分别为第三至第五位。在储能电池市场,全球排名前五家的公司都来自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庞大的储能市场,2023年,全球前五的电池公司占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73.8%。…
Yvonne Zhang
2024-10-18
美元降息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 工业自动化

美元降息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

美国的制造业经济明显放缓。自2023年中期起,制造业的月度产出同比出现了下滑,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我们与工业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的对话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这些厂商普遍反映,在这段时期内,他们的新订单量急剧减少,收入主要依赖于之前累积的未完成订单。从2023年到2024年,库存订单逐渐被消化,导致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实际收入开始出现下滑。 尽管2024年美国制造业并未出现大幅下滑,但整体增长缓慢,接近零增长状态。截至 7 月,总出货值的月平均同比增长率仅为 1.5%。这种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是借贷成本的居高不下。 美国制造业在2023年中旬出现下滑,此后保持较为低迷状态。 简要回顾美联储政策及其当前的利率态度 美联储负责设定美国银行的基准借款利率。该利率被称为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经济中所有其他利率的基础。从历史上看,美联储一直利用联邦基金利率来刺激或限制消费需求。逻辑很简单:提高融资成本,人们的购买意愿减少;反之,降低借贷成本,人们的购买意愿增加。 在2021至2022年间,美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后逐步复苏,商品需求激增,政府支出上升。这一时期,借贷环境相对宽松,但却导致了美国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2021-2022 年需求激增导致通胀大幅上升,促使利率上调 如上图灰线所示,2021/2022 年期间,随着需求的上升,通胀率也同步飙升。为了应对这一情况,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宣布美联储加息,旨在将通胀率稳步在2%的目标水平。然而,直至2023年初,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从那时起,我们开始观察到通胀缓和的趋势,但仍尚未完全达到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 为了持续抑制通胀,自2023年中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利率维持在大约5.3%的水平。然而,进入2024年夏季,美国经济开始面临压力,尤其是劳动力市场领域。尽管通胀率有所下降,但消费者信心却因对就业和经济前景的担忧而出现下滑。 依据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即维护价格稳定,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美联储密切关注当前的经济指标。由于当前失业率显示出不利趋势,而通胀率已接近2%的目标,美联储决定调整其货币政策立场,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的新变化。在2024年9月的会议上,美联储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超出部分经济学家原本预计的25个基点降息幅度。此次降息不仅标志着美联储政策的转变,也暗示了今年年内可能会进一步降息。…
Yvonne Zhang
2024-10-10
2024年9月,我国新增锂离子产能近70GWh 工业自动化

2024年9月,我国新增锂离子产能近70GWh

根据Interact Analysis的《全球锂离子电池项目产能追踪数据库》,2024年9月,全球共计9个项目官宣/按期投产/建设,3个项目状态异常(冻结、取消或延迟)。 具体到产能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新增超70GWh产能被官宣/按期投产/建设,约40GWh的产能建设被延迟或取消。 全球产能追踪指数(新增产能/状态异常产能)为1.78,表明新增产能大于状态异常产能。我们认为当该指数高于1,表示该地区的锂离子电池项目保持健康增长。 *注:由于有些项目未能公开产能信息,我们只计算了公开产能的项目情况
Yvonne Zhang
2024-10-08
磁驱输送在日本迎来“普及元年”?日韩市场观察 工业自动化

磁驱输送在日本迎来“普及元年”?日韩市场观察

基于直线电机原理演化而来的磁驱输送系统(又称智能输送、柔性输送系统等)市场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全球销售额自2021年以来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增长,吸引了广泛关注。在今年对全球磁驱输送市场的调研中,亚太地区除了中国市场以外,日韩市场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与中国市场的节奏相似,随着磁驱输送线在电池、3C行业的规模化应用,这一产品受到当地用户的关注,也涌现了一批新厂商入局。 日韩市场值得关注 关注海外市场,对中国厂商来说有重大意义。从市场规模来看,在磁驱输送市场,中国市场2023年的全球占比仍小于中国在整体自动化设备市场的占比,更远小于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全球占比,因此无论是国内的未来增长空间,还是海外的现存客户群,都显示出可观的市场机会。竞争格局方面,无论国内外厂商,都在不断研发、推出新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厂家预备入局,市场格局“乾坤未定”。 在几个重点地区中,从市场特性来看,日韩的重点应用场景与中国最为相似,很多场景在中国已经有了成熟、甚至领先的解决方案,便于厂商将经验推向海外项目。叠加地理位置等因素,许多中国厂商出海首站选择日韩,是非常合理的。当然,目前电池领域投资的收紧,影响日韩市场的短期增长预期,反而东南亚市场显现出新的机会,这一现象我们也会在后续文章讨论。 日本多家公司发布磁驱输送线新品 在日本,三家重量级厂商于2023年底-2024年初齐刷刷地推出了磁驱线新品,陆续于2024-2025年批量开售。 此前日本只有一家本土厂商与欧美国际企业竞争,而当地市场在2022-2023年增长明显,在半导体、3C、锂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市场需求增加,引起多家公司纷纷入局。根据展示出来的产品demo,日本新推出产品的几家公司的战略还是优先考虑上述几个行业,而食品饮料、医药、包装等领域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还是以欧美厂商为主。 磁驱输送在日本市场的火爆,一度使当地媒体用上了“普及元年”的说法。加之日本强调的“国产化”和重点行业,种种相似的关键词,仿佛再现磁驱输送在中国市场2022-2023年的情景。日本厂商的出现,使中国产品出海日本将与其正面竞争。不过,中国厂商在产品和项目经验上快了一拍,有望能带来竞争优势。 韩国市场情绪不振,但海外厂商发展迅速 韩国磁驱输送市场以锂电池、半导体电子和汽车行业为主。锂电池投资放缓对韩国市场的影响更大,在调研中也我们感受到,韩国的市场情绪受到冲击比日本更明显。同时,韩国本土公司存在感不强,反而来自欧美、日本和中国的厂商在当地增长迅猛,2023年获得了绝大部分份额。 从当地厂商反馈来看,他们对出现在韩国市场的中国产品质量普遍还是非常认可的,中国厂商的出海也为其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 下一站,东南亚? 日韩往往被视为中国公司出海的首站,但东南亚地区也受到国内外厂商的关注,随着半导体市场首先回暖,消费电子有望企稳回升,汽车产业链在海外扩张,我们调研中的多个公司提到,东南亚几个重点国家的相关产业链有磁驱输送的销售机会,甚至已有实际应用。 整体而言,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磁驱输送市场增长的引擎,预计未来五年内增速将超过全球市场。除了中国以外,目前日韩与亚洲新兴市场仍以欧美厂商为主,且具有相当的销售额规模,可以成为中国厂商出海的优质潜力市场。 2024年版《磁驱输送系统》市场报告已经发布。报告通过对海内外厂商翔实调研以及真实数据编写而成,提供“国家x行业”层级的市场规模及预测、市场格局统计及厂商概览等。…
Yvonne Zhang
2024-09-10
今年前八个月,全球新增锂离子电池产能近1200GWh 工业自动化

今年前八个月,全球新增锂离子电池产能近1200GWh

根据Interact Analysis的《全球锂离子电池项目产能追踪数据库》,2024年1~8月,全球共计54个项目官宣/按期投产/建设,30个项目状态异常(冻结、取消或延迟)。 具体到产能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新增近1200GWh产能被官宣/按期投产/建设,约660GWh的产能建设被延迟或取消。 全球产能追踪指数(新增产能/状态异常产能)为1.78,表明新增产能大于状态异常产能。我们认为当该指数高于1,表示该地区的锂离子电池项目保持健康增长。在区域比较中,亚太地区指数为3.45,欧洲为0.96,而美洲地区则为0.54。 *注:由于有些项目未能公开产能信息,我们只计算了公开产能的项目情况
Theresa Haworth
2024-09-06
欧洲超30%锂电池项目状态异常 工业自动化

欧洲超30%锂电池项目状态异常

根据Interact Analysis 全球锂离子电池项目产能追踪数据库,目前全球电池制造商在欧洲规划的电芯产能*超1.8TWh,占全球规划产能的18.7%,高于美洲市场,涵盖了21个欧洲国家,涉及共计40家电池制造商。 注:*为官宣产能,包括不确定或已取消项目 德国规划产能占欧洲市场的20%以上 如下图所示,颜色的深浅表示了规划产能的高低,我们根据各国的规划产能,将欧洲拥有产能规划的国家分为四个不同的梯队: 第一梯队(规划产能占欧洲总产能的比例超过20%的国家):德国规划产能390.2GWh,领先欧洲其他国家,占比达21.4%; 第二梯队(规划产能占欧洲总产能10%至20%之间的国家):英国规划产能229.9GWh,占比达12.6%;匈牙利规划产能185.4GWh,占比达10.2%。 第三梯队(规划产能占欧洲总产能1%至10%的国家):包括挪威、法国、波兰、瑞典、意大利、塞尔维亚、西班牙、土耳其、罗马尼亚; 第四梯队(规划产能占欧洲总产能的比例不超过1%的国家):包括捷克、葡萄牙、俄罗斯、斯洛伐克、荷兰、芬兰、奥地利 在40家电池厂商中,欧洲本土厂商数量占比62.5%,产能规划占据58.3%的份额。前十位厂商合计产能规划占比;Northvolt和LG新能源分别以9.1%和8.6% 的占比位居前二。 尽管当前欧洲越来越来重视本土电池产业的发展,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2023年 起,多家电池厂商遭遇破产、出货延迟、订单取消或建设暂停等问题。 目前,欧洲官宣的电池项目中,超过600GWh的产能存在异常,占总规划的32.4%(*项目状态异常包括项目被冻结,取消或延迟),涉及厂商近16家,其中欧洲本土厂商占56.2%,其中包括:…
Theresa Haworth
2024-09-06
厂商竞逐,谁会率先开启固态电池量产时代? 工业自动化

厂商竞逐,谁会率先开启固态电池量产时代?

谁在布局固态电池? 尽管目前仍处于研发及试点阶段,固态电池已经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厂家布局(见下表): 这些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 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电池制造商; 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整车制造商。 分地区来看,除了在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据了主要份额的中日韩厂商之外,欧美厂商也正在加快固态电池布局,意在把握新一轮电池技术的机遇,在产业发展初期与中日韩厂商竞争抢占市场先机。 2026年起,市场或将进入量产阶段 固态电池已经逐渐从实验室研发阶段步入工厂试点阶段,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发布逐渐密集。从各厂商官宣的量产时间来看,预计从2026年开始,固态电池市场将进入量产阶段。 中国厂商: 欣旺达、广汽等厂家宣布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欣旺达官宣完成半固态电池开发,而广汽宣布已完成全固态电池研发; 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计划在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其目前规划产能分别已超100GWh和50GWh,且均已与车企建立合作关系。据相关信息披露,2023年6月,卫蓝新能源向蔚来交付半固态电池电芯,同年8月,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宣布,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完成装车试验。 比亚迪及宁德时代均宣布将于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其中比亚迪计划到2030年实现4万台车装机全固态电池,到2033年实现12万台车的规模化装机。 日韩及美国厂商: 总部位于美国的Statevolt宣布,其位于阿联酋的40GWh固态电池超级工厂计划于2026年投产,初期专注于生产半固态电池,全面达产后转向生产全固态电池;…
Theresa Haworth
2024-08-28
当固态电池“撞上”传统锂电生产设备 工业自动化

当固态电池“撞上”传统锂电生产设备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电池技术正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固态电池。在这一趋势下,电池设备供应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这个风口上掌握机会,满足市场对高效、可靠和创新电池生产设备的需求,将成为决定未来市场领导者的关键因素。 固态与液态电池生产流程的差异 固态电池的生产流程显著不同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电池。在固态电池制造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粉末冶金或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固态电解质材料,随后将正负极活性材料与固态电解质层堆叠,并在高温下压制和烧结以形成极片。下图展示了传统液态电池与固态电池制造工艺路线的差异(以硫化物体系固态电池为例)。 然而,固态电池的制造技术和设备要求也给传统的电池设备厂商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在短期内半固态和准固态电池可能占据市场主流,但随着未来全固态电解质的应用和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的使用,生产工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重大改革。因此,设备制造商必须提前进行相应的转型。例如,部分厂商已经在前段工艺中开始尝试干法电极技术。例如,赢合科技的干法电极量产设备已研发至第二代;PNT与Tesla签署了供应干法电极工艺设备的订单等等。干法电极技术的理念与固态电池类似,摒弃了传统的液态溶剂,同时适应当前的工艺流程。通过这种技术升级,制造商可以在不大幅改变后段工序设备的情况下,逐步适应新的工艺要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干法电极技术的优势 干法电极技术是一种无溶剂的生产方法,将正负极材料与粘结剂等混合后,直接通过压延、喷涂、挤出等方式形成片状或薄膜状电极。相比于湿法,干法工艺在制造固态电池有以下优势: 生产成本低且更环保:省去了浆料搅拌、干燥、溶剂回收等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高能量密度和耐久性:活性物质与导电剂之间接触更加紧密,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耐久性。 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锂金属负极只能采用干法工艺制作。 市场动态与行业前景 Interact Analysis还整理了各大锂电池设备厂商在固态电池方面的新动态。 我们观察到,固态电池领域的重大突破主要是由老牌液态锂电池制造商推动的。这些公司利用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着领先优势。鉴于该行业的高技术壁垒和较高的资本要求,我们对新进入者在短期内取得重大进展的可能性持谨慎态度。
Theresa Haworth
2024-08-22